※淺談補財庫 首頁 > ※淺談補財庫真武啟示錄 > ※淺談補財庫

※淺談補財庫


祈福賜財(補財庫) 

人一生當中的財富乃受之於上天所賜,稱為「納庫」
人生終了回歸本位時需要繳回給上天,稱為「繳庫」
得到多少?繳回多少?陰陽皆平衡,「不該得到、從旁扣除」;「陽剩餘、陰扣取」;「陰有餘、陽得利」,行善積德 陰陽兩相宜。
古人有云:一支草、一點露;嬰兒的出生自己帶來了糧草(財庫)
 
這些論述乃道教的「財庫論」,深深充滿了對「人」需要注重品德、行善佈施積德的注重以及支付平衡、量力而為、開源節流等等觀念,其中蘊含的還是人類禍福平衡的啟示,而絕非補財庫就能得到偏財、橫財的錯誤觀念。
 
每個人從出生開始就與「財」脫離不了關係,「財」是生活生計必備的元素,因為「需財」而造成一生當中沒完沒了的功課,它帶來了幸福與無盡的苦難,無論您的財「擁有」或是「沒有」,每個人終其一生都因「它」而生存奮鬥,每個人都想擁有它?偏偏就是很困難?畢竟「財」是生活生計的保障(古今皆然),硬說「生不帶來、死不帶去、何須在意」?應該只是自我安慰,以慰「不足財」之憾吧?
受供養者也是需要有財者才得到供養吧?所以受供養者豈可輕言談「財也空也」?
 
事實上--趕三點半、繳房租房貸、註冊費、繳保費、昂貴的購屋費、卡費、貸款費、水電費、電話費、日常家庭生活費(材米油鹽)、紅白貼費、加油費等等等都需要「錢財」才得以解決。行走在街道上,看見滿街的店面、樓房、住宅是那麼的多?為什麼就是沒有一間是我的?這些都是活生生的存在現實生活中,「沒錢」斷然無法解決。
 
是以,自古以來對於「財」就有很深刻的描述「勤儉致富」。當然以現代社會來看,努力、勤奮、用對方法是免不了的元素。很有財富的人一定是經過勤奮努力、用對方法而得來的;可是勤奮、努力的人不一定擁有財富,或許是方法不對、用錯地方。如過自認已經很努力、勤奮、勤儉、用對方法,可是仍然得不到應有的財富,沒有成功,甚至是失敗、一無所有,這應該是不適合於商場(職場)或是說「個性」不適合?不是有人說改名改姓不如改個性嗎?如果還是難以忘懷,那只好歸於天命吧?
 
祈福賜財俗稱「補財庫」。道教科儀言人一生當中「上天有所賜財」,但上天未「賜庫」給人;「有財未有庫」時,人不一定擁有財富。而「庫」的取得有兩種,第一是有所功果(品德、積德、佈施)而且是長期不斷者方足以得庫;另外一種則是透過「懺過」以祈求上天的恩賜(特准)來「彌補庫的不足」。
 
只是如果仍然「沒有行使功果」,其所得財庫在一年終了時仍然被收回。假如沒有經由以上方式而仍然擁有多數財富者,上天將會從其他方面給於「減除」,例如減壽、病災、心靈的遺憾、家庭不順等等禍因,嚴重者將罪及先靈、禍延子孫。所以人的財富上天自有定奪,半點不由人。當然,這些功果的累積,有些人特別多乃在於他的先人早已有所累積而福於後人。
 
補財庫的作法:信士需繞太極門三次(必須分批次通過)
第一次、信士需手持「庫記」一張,過太極門前將庫記貼在「庫榜」上,必須細心的貼好。
第二次、過太極門後將疏文置於三界亭下,信士需蓋手印記。
第三次、再進太極門繞一圈後將財帛置於中案並且行「朝跪禮」,並將金箔貼在「庫箱」上。
 
信士在繞壇過太極門三次時,法師將持「帚掃、印記、明鏡、真經、大金箔」加持於信士身上。所以「補財庫」是很神聖的道教科儀。當然這只是道教的一種「求財儀式」,要真正擁有財富,努力、奮鬥、勤儉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元素。
 
出自:正統道藏 洞玄部 本文類 一卷
年代:約隋唐時代
撰人:不詳
導讀:
從內容文字看蓋系隋唐道士所作 經文假託靈寶天尊為光妙音真人說 內稱一切眾生命屬天曹 身系地府 當得人身之日 曾於地府所屬冥司借貸祿庫受生錢財 凡在生時付清借貸者 為人富貴;負欠具司者在世窮乏 世人富貴貧賤之別 皆因冥官 剋陽祿填陰債使然 故天尊勸世人在生時欽敬三寶 方便佈施 設齋誦經 燒還祿庫受生錢 如是者可得福報 三生為男子身 現世富貴來生永無災難 若在世慳貪愚癡 不信經法 負欠冥司受生錢財不還者 天曹減算 死入地獄 萬劫後方得轉生為畜獸。
附註:祿庫受生錢元辰錢財 乃補財庫科儀需要燒化之紙錢